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你居住的地方水质如何?良好的水质,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更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必要保障。然而,很多企业单纯追求经济发展,把大量污水直接排进入河排污口、入海排污口,严重污染了河流。
传统的河流湖泊的水质监测,主要是采用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数据精度,但是不能实时反映水质状况,且采样难、测量慢、费时又费力..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水质监测的治理发展。
如何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加强水质监测,实时、快速、智能、全面的提供河流湖泊的水质状况,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及各水质相关机构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
而在关于这些议题的讨论中,一体化水环境智能监测成为推动监测基础能力的核心关键词,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体化水环境智能监测,迎政策利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22〕17号)指出:
加强科技研发,开展各类遥感监测、水面航测、水下探测、管线排查等实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集成,为完成排污口排查整治任务提供保障。
在提升基础能力方面,全面实施“十四五”监测规划,增强基层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地面走航监测等“空天地”一体化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增强监测与生态环保督察、环评、执法、应急等业务协同联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4月2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邱启文先生提到,要“创新排查方式,发挥卫星遥感特别是‘无人机、无人船+大数据’的千里眼作用,……,构建‘水-陆-空’一体化的排查模式,基本摸清长江、黄河、渤海这些流域海域的排污口底数。”
搭乘政策东风,一体化水环境智能监测无疑将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那么,一体化水环境智能监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哪些”黑科技”正在赋能传统的水质监测行业,推动”治水”向“智水”转型?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解下地基的“一体化水环境智能监测”系统。
科技支撑,地基一体化水环境智能监测系统
举例来说,大数据看板如何实现?其实是通过在水环境附近增加岸基监测设备,终端采集、反演的水质参数将通过4G/5G网络上传至在线监测平台,平台对其进行快速处理,并将分析结果实时展示在大数据看板中。
综合来看,与传统方法相比,地基一体化水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具有如下几点优势:
架设方便,维护简单;
无需站房,成本低廉;
原位测量、无需取样;
无试剂消耗,无二次污染;
测量速度快、可测指标多;
模型丰富,自动升级,越测越准;
流域整体监控,时空变化全程掌握;
实时、智能又高效,地基一体化水环境智能监测产品推荐
那么,地基一体化水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具体包括哪些产品?从这张图上可以一览全貌。
比如,在机载上可以使用Specvision,这样就可以对河流/湖泊的重点关注区域进行实时在线、可视化监测,可实时获取20 种水质参数及排污口位置等信息;
在塔基上,Lambda安装于高塔之上,对重点区域进行大面积可视化、多参数、实时在线监测;
在岸基上,VisionField可以实现对重点区域的无污染、实时在线可视化监测;
在陆基上,OmniMicro-VN可以进行原位测量、实时数据、无二次污染、低维护;
浮标式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现水质24小时原位快速在线监测;
排污口排查解决方案,让治水更智慧
只需六步,即可获取排污口排查“大礼包”啦!
根据地基设备监测结果分析污染源大致位置和排放规律,确定合适的现场排查区域和排查时机。 飞行位置在卫星地图上面的位置(红框位置) 使用无人机携带机载光谱成像指数分析仪按照设定航线采集目标区域的可见光高清图像和高光谱数据。在此过程中,设备内置的处理器实时反演当前视野内的水质分布图像并同时标记存在的疑似排污口。 飞行数据拼接地图(辅助摄像头) 每处水体均有各自的特性,针对水资源特征进行“一水一档”建立水质指标模型。通过人工采样或调用历史监测数据,精准建模,同时算法会自动排除异常值,保障模型稳定、准确。建模完成后,将所建立的模型反演到高光谱影像上,从而得到想要的水质指标分布图。2 数据采集完成后,可以使用软件进行自动图像拼接和水质参数反演,同步生成氨氮、溶解氧、总磷、高锰酸盐等多种水质参数分布图以及综合指标分析图。
基于图像拼接反演得到的水质参数 (以氨氮为例) 综合利用多种水质参数反演图像与河流、湖泊岸边的地物信息确定疑似排污口,借助高清辅助摄像头拍摄的河流周边环境进行现场探查,确定污染源位置、来源和污染物类型,保留排污证据。 疑似水体污染源标记 (可见光辅助标记) 基于排查结果出具报告,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治理。
2023-05-09
2022-04-28
2022-06-24
2022-02-24
2023-12-27